回首頁
 
 

 

 

 

 

 

 

 

 

 

 

    
紀錄列表 紀錄剪影    
   
 

 

鄭伯克段于鄢:
 

分組心得:

 
 
 
::: 第二組 :::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在歷史上似乎是不朽的道理,許多的歷史故
事告訴我們,在亂世想要成為上位者,是必須有許多犧牲的,縱使幾十年後的
今天,我們認定他是位仁君,但若追朔到爭奪王位的那一刻,不免出現許多殘
忍的畫面。我們也會發現,有些國君為了防止與他爭戰多年的戰士威脅到他,
也用了許多陰險的招式。總而言之,權力實在使人腐化,否則兄弟的鬩牆,是
不會到相互殘殺的現象,也許只是相互誤會不相往來。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這組是認為,其實鄭莊公其實已經知道他弟弟的企圖
,而他其實只是想要留美名所以故意不殺他。

  而兩兄弟的仇視因為媽媽的偏心而日遽擴大,在記載中,媽媽因為哥哥差
點使他難產死,所以對哥哥並不疼愛,但一般的媽媽,對於孩子疼愛都來不及
了,難產不只是媽媽有危險,孩子也可能是受害者,對於失而復得的孩子,為
什麼選擇憎恨呢?是否其中另有隱情?還是真是傳統的迷信思想(覺得是個會
帶來災害的孩子)?我覺得這個背後的原因也是我們可以探討的。


 
 
::: 第三組 :::

作業內容:在第一次上課所呈現的三個故事:
     1、魯隱公與桓公
     2、鄭莊公與共叔段
     3、齊桓公與公子糾
這三組兄弟互動的過程中,你的感想是...

  首先有人提出對於鄭莊公與其弟弟的關係,雖說共叔段的作為並不光明磊
落,但是鄭莊公在知道大叔段將要起兵叛變時,竟沒有立刻阻止他,反而是按
兵不動,等到確切的叛變日期才大舉進攻,由此也可見到鄭莊公的陰狠。而兄
弟互相爭利,就像兩國交戰,毫無手足之情可言。

   再談到對於鄭莊公與其母親的關係,鄭莊公的母親姜氏因為莊公出生時為
逆生而討厭他,但卻對共叔段疼愛有加,光是這點就足以為兄弟之爭埋下禍端
,再加上姜氏原本打算做為內應打開城門,鄭莊公會如此的痛恨姜氏並將其軟
禁於城穎地方,其實不難理解。但後來莊公反悔,再加上潁考叔的建言,挖地
道與姜氏相見,由此可見莊公與姜氏,仍然存有母子之情。

   鄭莊公是一個心機極重的人,不過以當時的角度來看,這也是有原因的,
自己的母親把莊公當成掃把星來看,要是換個角度想,長久以來,我也會精神
失措,所以經過長久的壓迫以及不受寵愛,莊公對於自己的母親與弟弟共叔段
帶點恨意,這也是後來莊公設計圈套欲擒故縱,讓共叔段叛變,再出兵討伐他
們,這篇文章中生動的描寫了莊公的城府,還有姜式與共叔段的私心與貪心,
也表現出了當時社會的亂象。

   魯隱公這篇就與莊公剛好相反, 令人感到失望的是有能力治國的人, 總
會被小人所害, 隱公在位11年, 竟然可以放棄大權,退位讓給正統的軌, 我
覺得是非常難得的,就像是一個人享有權力久了,就會開始腐化,這是常理,
權力使人腐化,絕對權力使人絕對腐化,隱公卻可以說讓位就讓位,最後反而
因此被殺害,比起莊公的城府,隱公少了些,但也因為這樣引來殺身之禍。我
想在一個動亂的年代好人不會長命,而心機越重的人卻可以越往上爬,權力越
高,所以才會史學家才會做春秋來批判或阻嚇一些惡人的行為吧。

   有人的觀點或許和呂祖謙的 「東萊博議卷」 有所出入, 他說想退回最原
本的文本,同時也將人性推退回最初的善性。每個人對於親情都有所依戀,倒
是無謂於莊公的母親與弟弟是否有心害於他,莊公自己認為是一種忍耐,因為
莊公為君,一舉一動不但干涉到人民、軍隊,乃至於一國,所以莊公忍耐,希
望會有那麼一天─與其母親相處真如母子,只是其弟反動的那天來得太早,比
他所期待的那天還要早,所以他不得不有如此行動。但在平了叛動,息了戰火
,亙久不死的還是對親情的那份希冀,只悔口言之語難追回,幸遇穎考叔,母
子於黃泉之下重遇。

   母子之間的關係演變和彼此的各自個性都有相關 , 母親武姜是個昏庸又
以私情干預政治的人,立長是西周以來繼承王位根本制度,她卻要進行干涉,
埋下了以後骨肉殘殺的種子。甚至於她還幫助共叔段襲鄭,來打她另一個兒子
,其昏憒可見。

   鄭莊公老謀深算、 心地狠毒。 母親姜氏替大叔段向鄭莊公請封「制」這
個地方。 莊公因「制」是險要地方, 堅決不給, 這就可以看出他精明的地方
。而對於共叔段在不斷擴大自己勢力的同時,莊公表面不動聲色,但卻隱藏殺
機,故意等到時機成熟,再一口氣擊敗大叔段,可以看出其陰險程度。

   共叔段的個性愚昧無知,從他不斷擴大自己勢力卻以為鄭莊公毫無反應,
我們就可,以這舉動了解他的野心,但在發起叛亂之後,他就失敗了。

   在古代 「權」 是個很容易迷惑人心的大誘因,爭奪權位從古至今都不斷
的在發生,人們大都會為了名利蒙蔽了良知,甚至在歷史中我們見到的親情悲
劇更是層出不窮,也因為有「史事」的記載,可以讓我們在幾千年後的現代,
還可以看到遠古人類活動的紀錄,也可對於過去所發生的教訓引以為戒。

   我個人覺得隱公與恒公兩者相較之下 , 似乎隱公是一位比較有仁心的君
子,而恒公就顯得比較不探究理而耳根子軟的人,感覺隱公有點死的不明不白
,令人不勝唏噓,若隱公在小人進言之際有當機立斷的作處理或許下場就不至
如此,但也因此更顯現出隱公是一個很有仁愛之心的君主。

   至於鄭莊公與共叔段 , 我認為始作俑者是武姜, 因為母親的教育不當及
太過偏頗種下的因,才造成日後兄弟反目的果,而最後才迫使鄭莊公不僅兄弟
相殘,甚至對母親不敬,雖然鄭莊公對其母親所說的話似乎太過了,但後來仍
有悔過之心,所以我覺得鄭莊公仍是個有自省之心的人。

   對於鄭莊公與他母親之間的關係 , 我覺得他對他母親是抱有恨意及不滿
的。自出生之後,就因為出生時讓母親難產,所以導致他之後不受母親喜愛,
與後來出生的弟弟相比,雖然是同血緣但是母親卻討厭他這點,不僅是他會覺
得難過及忿怒,現在的人看來也會覺得他母親非常奇怪,也難怪鄭莊公會養成
心機如此深厚的個性。除了時代環境的影響外,他不受母親的愛護,他的地位
受到下面弟弟影響,這些東西環環相扣,影響他的行為與舉動。

   至於鄭莊公對他弟弟, 在母親對他的態度上, 他對弟弟應該是沒有好感
的。對於弟弟努力擴大領土的不好作為,他也僅是在一旁冷眼觀看,因為最終
,他還是想除去他弟弟。與之前讀到的魯隱公只是單純佐政的想法完成不同,
鄭莊公想要的是絕對的王的權力及威望,絲毫不希望有人會動搖到他的地位。

   對於鄭莊公, 我只能說他的童年真悲慘, 一般孩子該得到的母愛卻是他
缺少的;而他的母親想必是個慣於依照自己喜愛行事的人,作為一個母親,我
真的覺得她是位不及格的媽媽。弟弟算是這中間的犧牲品吧,因為從小就被母
親呵護到大,對他而言應該沒有什麼是「不可能」做到的,結果反而被自己害
死。

   魯隱公就我個人的看法, 雖然仁慈卻愚昧了些, 可說是大愚若智了, 但
要比起鄭莊公卻令人同情。鄭莊公雖暴戾但卻也非不可敬,在必然的趨勢下養
成了激進的個性。不得不自保的強勢,隱藏了魯隱公的悲情。

   我覺得不論他們做了些什麼,那都是在那個時代背景、 成長環境、 個性
等等,所致,但如果是我,我寧可先暗地剪除欲反叛的勢力,如同斬斷弟弟的
羽翼,而弟弟,我會先教訓他一頓,再告訴他,有種就來場光明正大的比賽,
有才能者就當王,而讒言的小人,就勢必要殺雞儆猴,至於母親,如果無法溝
通,就只能鞏固自己不被其所害,雖然我不認同「天底下無不是的父母」, (
如果這樣的話, 現在父母傷害孩子的案件, 我們就不該做壁上觀)但是畢竟是
血濃於親的家人,我寧可選擇讓他們活著,也不想要用自己的手去殺了他們。

 
 
::: 第四組 :::

上課日期:三月十二日
討論主題:鄭伯克段於鄢—兄弟鬩牆是否合理?

 
  我們大部分的組員覺得是合理的,戰國時代本來就是弱肉強食的時代,兄
弟鬩牆是難免會發生的事,能者當之是一個正常現象。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一個自古以來永恆不變的道理,春秋當屬亂世
,更是適用這樣的一句話。天下大亂之時,兄弟、父子、君臣之間,已無秩序
可言,而手足之間因己利而互相謀害,為了社稷、為了自己,這些都是「合情
合理」的。縱使有違背禮義之舉,也可能是大局之勢所逼,兄弟鬩牆無可奈何
呀。

  
雖然鄭莊公的作法未免流於心機,但以當時那種亂視的時代,其實並不能
說他不義,為了國家社稷的安定,必須早點阻止朝內亂源,理當應以大局為重
,反亂者,不分是親是友,只要對國家不利,都一律要剷除。
 
 
::: 第五 組 :::

Q1:根據文章,你認為鄭莊公的作法是對的嗎?
A1:由於莊公出生時是腳先出來的,導致武姜難產, 差點死去, 所以武姜之
  後對弟弟共叔段比較溺愛,還有多次想讓段當上鄭國國君。
  看到這裡,對莊公的處境感到同情,認為武姜對段的偏袒,才會造成他們
  兄弟倆的敵對關係,但讀到最後才發現莊攻勢依個心狠手辣、陰險、不顧
   親情的人,其實他很久就想殺掉段了。
  於是他費盡心思,引導段去做反叛的事,再用討伐他反叛的為理由,去解
   決段。 這種作法讓人覺得可怕與不齒, 此種行為只是為了個人的私利與
   恩怨,目中無人,是不可取的。
  
Q2:跟鄭莊公比,魯隱公又是如何?
A2:當時原本是隱公同父異母的弟弟桓公要繼位的, 但是當時桓公太小, 才
  由隱公接位。之後一位臣子向隱公建議將桓公給殺了,以除後患,但隱公
   認為皇位還是要還給桓公的,沒想到後來那位臣子將隱公殺了。
  莊公跟隱公比較起來,隱公顯得比較有仁心,不會去眷戀王位,也不會去
   計較,心機也沒莊公重, 他只認為皇位不是他的, 應該要歸還給屬於他
   的人,即使只是替代的,在在位期間, 他照樣應該把國家治理好, 實施
   很多仁政。算是位仁君。 

 
 
::: 第六 組 :::

  看完東萊博議後,組員們認為鄭莊公無錯,若共叔段能斷定是非人倫便不
會造反。造反一事不能與打獵相提並論,且,母親這個角色打從一開始便有問
題、有失偏頗。

  鄭莊公在整件事件中陷入兩難,於公,他必須對具威脅性的敵人趕盡殺絕
;於私,親情與之抗衡。本組一致同意鄭莊公所為之事,在當時,大義滅親合
理。且鄭莊公也具備了忍讓、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人非完人,我們對東萊博
議中呂祖謙針對鄭莊公的指責認為實為「八股」。
  
   隱公之所以犧牲, 是因為正直的個性、 且毫無心機。而莊公可能是從小
便不被疼愛,因此,他較為獨立也較有城府,能忍,是君。

 
 
::: 第七 組 :::
  莊公身處於帝王時代,因此王位是所有王子想得到的權力。王室鬥爭是歷
代都會發生的事情,在此莊公必定也意識到國與家是不能並存的,至少在宮中
是不可能的。故對於莊公害弟的行為我們認為其實也頗為合理。因為若莊公不
解決段,那段就有與莊公爭奪王位的相同機會,一國豈容的下二王!?因此在
這樣環境下成長的莊公,想的必定比別人多。再加上莊公從小就得不到母親的
疼愛,又看到母親對弟弟的偏愛,以導致莊公行為偏差、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