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紀錄列表 紀錄剪影    
   
 


再論晉獻公
劉文強

   本篇再度討論太子申生與晉獻公究竟是父子還是兄弟、晉武公的死因與獻
公有無關聯、桓莊之族何以偪迫獻公、太子申生的立場與動向等問題進行討論
。以為晉獻公實無殺太子」之心,太子自縊,為已死報復其父欲廢其太子之位 
,適見其無共志。至於所謂「驪姬之亂者,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二、申生年歲
          
  想要深入瞭解晉獻公在位時,所謂的「驪姬之亂」所引發晉國一連串政治
上重大震盪的前因後果,其中的關鍵,仍然在於太子申生的年歲究竟為何。已
知晉獻公烝於齊姜,生秦穆夫人與太子申生。若雖算出太子申生出生在晉獻公
之三年,甚至第二年末,則獻公烝於齊姜一事,便不會產生太嚴重的倫理問題
;反之,若申生出生於獻公及位元年,甚至武公在位之時。那麼獻公與申生的
關係到底是父子還是兄弟,就會令人產生懷疑。至於由此而衍生的問題,那就
更多,而且更令人困擾。清代著名史學家萬斯大云:


愚於申生事有疑焉。傳云:「晉獻公娶于賈,無子。烝於齊姜,生秦穆夫人及
大子申生。」大不正而可以為世子乎?然則申生之出大不正也。又傳云:「惠
公之入也,屬賈君焉。」因知穆姬、申生既生,即撫為己子。申生因是得立,
而不知其不可也。

  僖公四年 
太子曰:「君老矣!吾又不樂。」
 



     可知在申生自殺之年,獻公的年歲已到達「老」的階段。不過人的年壽幾
何才足以稱「老」?各種數字或許不盡相同。但是有一種說法應該十分具有代
表性,那就是孔子的意見,《論語.季氏篇》: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
,戒之在?。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至於稱老的年歲,若對比二十左右為少,四十左右為壯,將之定在六十左
右,應該是十分合理的。故上引《內經》云「女子七七、男子八八天癸竭」,
指的也就是大約這個歲數。因此當太子申生說出「君老矣」這句話時,加上這
個「矣」字,與其說是感慨獻公才五十歲的年紀,不如說是感慨獻公已七十歲
的歲數。折衷言之,若將獻公當時的年紀定在六十左右,應該是十分合理的推
測。 




     以太子申生出生在獻公二十五歲,那麼獻公即位時四十五歲,申生則有二
十歲。申生自殺時晉獻公為六十六歲,申生為四十一歲。若稍從嚴認定,以晉
獻公之二十一年為五十五歲計算,申生為三十歲。但即使如此,獻公五十五歲
,往前 推二十一年為三十四歲。而太子申生若在獻公二十歲時出生,獻公即位
時,申生也已十四歲。至獻公十齊年,申生三十歲。以此年紀,親自率師與敵
作戰,方為合理。總之,不論申生在晉獻公即位時是二十五歲還是十四歲,甚
且一歲,都在獻公即位之前就出生。何況除了申生之外,還有一位秦穆夫人 ?
武公死,獻公繼位,本來應該是理所當然之事。但是有了上述的疑問之後,原
先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突然之間疑雲重重。




     據《左傳.莊公十七年》,周和晉的國君都死了,所以才會有新君繼位  。
又,諸侯繼位朝王,在西周不乏其例,但是在東周卻甚為少見。更引人注意的
是,晉獻公朝王,受到非常特殊的禮遇,因而特別被記錄下來,還被記上一筆
「非禮也」的不光榮記錄,《左傳.莊公十八年》云:

王饗醴,命之宥。皆賜玉五?,馬三匹。非禮也。王命諸侯,名位不同,禮亦
異數,不以禮假人。
 



     有人可以無緣無故,莫名其妙的,就得到超過他應得的禮遇嗎?當然不可
能。一定是他有所作為,立了其大的功勞,才會得到超過應有的禮遇。那麼晉
獻公究竟為周王室立下什麼大功?可以得到這樣的待遇?然後周天子還特別拉
攏獻公,派他為王室特使,逆后于陳,同年《傳》云:

 虢公、晉侯、鄭伯使原莊公逆王后于陳,陳媯歸于京師,實惠后。
 



     凡此種種,都可看出晉獻公對周王室的支持與幫助,同時也顯示周王室對
晉獻公的倚重。
  



  如果沒有其它因素, 父死子繼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不過晉武公和晉獻公
父 子之間是否如此和諧,看來實在不然。前面已經提到幾個重點,一是周王室
是否 穿梭其間,謀人父子。另外一個當然就是因生申生年歲而引發的問題,因
為獻公 於其父尚在位時就烝於齊姜,這屬於亂倫的行為。有了這個因素,武 、
獻父子之 間的繼承,也就難以確定是否順利詳和了。總之,《左傳》中既無直
接了當的證據,當然我們也就不易指證其究竟如何。但是無風不起浪,當有些
事情的結果超出常情常理時, 總得有個合理的解釋。 否則只就文字表面來看,
必然容易被有心人給誤導。此處所謂不合常情常理者,就是《左傳》記載所謂
「桓、莊之族偪」,導致晉獻公盡去群公子一事,《左傳.莊公二十三年》: 

晉桓、莊之族偪,獻公患之。士蒍曰:「去富子,則群公子可謀也已。」 
公曰:「爾試其事。」士蒍與群公子謀,讚富子而去之。
 



   《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晉士蒍又與群公子謀,使殺游氏之二子。士蒍告晉侯曰:「可矣!不過二 年,
君必無患。 




     但是如此趕盡殺絕 ,甚至最後弄出一個 「無畜群公子」的詛咒,那倒是除
了晉獻公以外,絕無僅有。 事實上, 要求保障公族公室的呼聲,比起去群公子
而言 ,要強烈得多,如《左傳.僖公十五年》:  

晉侯之入也,秦穆姬屬賈君焉,且曰:「盡納群公子。」晉侯烝於賈君,又不
納群公子,是以穆姬怨之。 




     前面已經論過晉武公之死  ,有太多的湊巧, 因此死於非命的可能性是很高
的。由於形勢使然,武公死了便將由晉獻公繼承 。因此晉武公若死於非命 , 則
其子晉獻公便難脫干係  。一般而言,在春秋時代,太子想要弒父自立, 如果僅
靠其一 己之力, 是件高難度,甚且是不可能的事, 除非他能夠得到足夠的支持
。至於這些支持自何而來呢 ? 當然就是有足夠實力的貴族 。而在晉國當時,這
些有實力 的貴族 ,剛好就是武公的叔伯與兄弟,即所謂的「桓、莊之族」。 這
些貴族之所 以會支持獻公 ,一方面可能對晉武公有所不滿 ,另一方面當然是晉
獻公有所許諾,或許還要加上王室的影響  。 條件談妥,雙方一拍即合,於是晉
武公便死得如此突然  。 晉獻公即位,周王室對他禮遇非常,晉獻公也投桃報李
,這個部分已 見上述  。但是晉獻公與桓、莊之族之間的蜜月期,顯然很快就結
束了。 因為從獻公即位至出現「桓、莊之族偪」的記載,前後不過五年 。 原來
是晉獻公的主要支持者 , 突然之間成了偪迫晉獻公的主要角色 ,這個轉換未免
太大。其故安在?  等到桓、莊之族被獻公大肆殺戮之後,餘黨奔虢, 請求虢公
支持 。 於是虢於一年之內兩度侵晉 。晉獻公從士蒍之諫,暫不出兵,以遵養時
晦。到了次年,晉獻公就 欲立奚齊而廢太子申生 。 從這些事件的發展過程來看
,很難排除申生與此事毫無 關聯。 因此我們可以先下一簡單結論:桓、莊之族
與申生之間必有關係,晉獻公則欲斬斷此關係。至於究竟是什麼關係?  是否當
初桓 、莊之族支持獻公的條件之一,就是要求申生能夠繼承獻公?  但是獻公登
基,感受到威脅,因而反悔 ?  若立即廢申生,勢必抵擋不住桓、莊之族的壓力
。 因此獻公必須先剪除申生的主要支持者桓、莊之族 , 使申生陷入孤立無援的
狀態 。 但是申生猶有外在的支持者虢公,而虢公又是周天子的卿士, 實力也未
可小?。因此就算虢公連續伐晉,獻公也只能暫時忍耐,徐圖發展。但是桓、莊
之族既去, 太子申生在晉國內已無堅定又強力的支持者 。 獻公的智囊士蒍明哲
保身,能勸太子申生去國避禍,但是不會支持申生強求繼位。   



 
      由於太子申生這個受害者的形象太過鮮明,因而備受同情 , 為之訟冤訴願
者,不計其數。 




   看來申生原本既無出奔,更無尋死意, 不知其是猶有所等者為何 ?是中大
夫里克等人遣使來救?結果卻出現的卻是驪姬 。申生自知無望 , 又不甘心苦等
二十餘年的心血白費,才以自縊的方式,向晉獻公進行最後一擊  。 莫以為申生
之死,是獻公或者驪姬最大的勝利 。 實質上申生得眾,本是遭忌的原因之一   。
他以一死造成被逼迫的受難者的形象, 最能激發大眾的同情  。此後晉國政局暗
潮洶湧,連獻公也無法完全掌握 。臨終前竟然只有荀息能托孤,而荀息也不過
以死回報 。奚齊、卓子先後為里克所弒, 獻公的希望徹底毀滅 。可見申生的一
死,是獻公最無法承的的一擊,豈可小?哉。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