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芳(民87):幼稚園教學環境品質評量--《幼兒園環境量表》實施的探索性研究 。幼稚園評量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台東師院兒童發展中心。

幼稚園教學環境品質評量:

《幼兒園環境量表》實施的探索性研究

壹、緣起

     去國四年半,當我在1997年夏返國服務時,腦中全部是美國幼兒園的印象,對於國內幼教現況感到有些陌生,當我到各幼兒園參觀時,不斷自問:「到底我是以什麼標準在觀察這些教室呢?」我擔心自己對於國內教師所提供的一些建議是過度的使用美國人的標準,而忽略了中美的差異。於是在上學期教授「幼稚園評量」時,我便邀請幼教系四年級十一位同學和我一起翻譯《幼兒園環境量表》 (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 簡稱 ECERS),然後以ECERS為工具,到幼稚園進行觀察,再針對實施過程的困難、疑惑和結果進行探討,除了瞭解幼兒園現況之外,也藉以思考幼兒園教學環境品質的內涵。

     在使用ECERS量表時,大家對於給分標準的拿捏都有些不肯定,所以初次評量時的給分並不完全客觀,還好每一個人在評量時都將給分的關鍵觀察記載下來,因此在課堂討論之後仍有機會加以修正。經過多次反覆討論之後,我們才漸漸形成了給分的共識。

     本文之重點乃在分析這次實施ECERS的結果,說明 25個參與教室在ECERS量表上的平均表現,以及現況和ECERS量表給分標準之間的差距,藉以為引子,邀請與會者共同討論ECERS在我國的適用程度,希望能夠對於幼稚園品質的內涵有進一步的共識,以推動我國幼稚園教學環境品質的提昇。

 

貳、幼兒園環境量表(ECERS) 的實施

一、幼兒園環境量表 (ECERS) 介紹

    幼兒園環境量表 (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 簡稱 ECERS) 為 Harms 和 Clifford (1980) 所編訂,並於1998年發行修訂版,是美國學者最常用以評量幼兒園教學環境品質的工具之一。ECERS主要是以單一教室為評量的單位,內容包含 37個評分項目,採用 7點量表格式,評量後可得一個總分和七個分量表分數,得分結果可以繪製出側面圖以瞭解受評教室在七個分量表上的表現,得分越高則代表環境品質越佳。七個分量表分別為:(1) 個人照顧作息 (Personal Care Routines),(2) 傢俱陳設 (Furnishings/Display),(3) 語言推理 (Language/Reasoning),(4) 大小肌肉活動(Fine/Gross Motor),(5) 創造性活動 (Creative Activities),(6) 社會發展 (Social Development),和 (7) 成人照顧 (Adult Care)。

    Harms 和 Clifford (1980) 使用三種方式計算信度。第一種評分者信度,三次獨立的教室評量所得之信度依次為 .899 ( 22個教室)、 .790 ( 18個教室) 和 .884 ( 25個教室)。第二種為項目間內在信度,22個教室的項目之間的內在信度為 .937。第三種是 25個教室的內部一致性,信度之 Cronbach‘s alpha = .83。 效度 (face validity)是以兩種方法獲得:請七位幼教實務專家對於每一個項目的重要性進行評估,結果有 78% 的項目獲評具有高度重要性。另外請專家和訓練員分別對於 18個教室進行評分,比較其評分結果之相關性,得到相關係數為 .737。

    本研究中25個教室在項目、分量表分數和總分之內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 alpha = .8651,顯示本量表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

二、翻譯、評分員訓練和評量過程

   1. 翻譯過程 在認識ECERS的基本設計理念和量表型式之後,每位同學負責回家翻譯 3至 4個評分項目。同學先將翻譯初稿和我討論,以確定譯文語符合英文原意之後,再帶回課堂和所有同學一起討論,以確認中文語意清楚順暢。從分配項目到翻譯完成定稿歷時兩個月。

    2.評分員訓練 評分員訓練分為翻譯和實地試評兩個階段。在翻譯過程中,我們在課堂上反覆的討論每個題項,推敲每個字語詞意,因此每位同學對於ECERS的每個評量項目的內容和給分的標準有了相當的熟悉度。譯稿確定之後,我們便擇定某一所幼稚園的大班教室,到園進行一個半天的觀察評量練習。除了每位同學進行個別的評量工作之外,我也以V8攝影機拍攝受評幼稚園的當日情景。返校之後,我們逐題檢查每人的給分情形,說明個人給分的判準,再經討論和影帶的確認,訂定一致同意的給分準則。由於有 11位同學參與,評分者信度難以計算出來。

    3.評量對象 以台東縣市公私立幼稚園為對象,寄發邀請書徵求同意到園進行幼稚園教學環境研究,總共寄出38封邀請信,回收到16所幼稚園的同意書。最後共有15園 25班參與此研究。

 

參、結果和討論

一、整體表現

    表一為受試教室在ECERS上的平均表現。若以每個項目得 4分作為環境品質分界線,則受評教室在「個人照顧」和「大/小肌肉活動」兩個分量表的分數略高於分界值;「傢俱陳設」和「語言推理」方面和分界值相近,而在「創造性活動」、「社會發展」、和「成人照顧」方面均低於分界值•圖一以可能最高和最低分數為範圍,顯示出七個分量表的平均分數在ECERS量表上的相對位置。圖二為七個分量表的側面圖。依照ECERS的標準,受評教室的平均品質為中等程度,「個人照顧」和「大/小肌肉活動」的表現略高於「語言推理」、「創造性活動」、「社會發展」、和「成人照顧」等方面的表現。

二、在各分量表上的表現

    表二為各項目之平均分數和標準差,其中有幾個項目的平均分數低於 3分,即Harms 和 Clifford (1980) 稱之為最低限度品質,包括「舒適性設備」、「沙/水」、「戲劇遊戲」、「獨處空間」、「多元文化意識」、和「特殊設備」等六項,顯示受評教室較忽略這些方面的環境設備。以下分別說明:

表一: 受試在七個分量表和總分的平均數和標準差

ECERS

平均分數

SD

可能範圍

中界值

個人照顧

21.32

4.27

5 ~ 35

20

傢俱陳設

19.48

4.74

5 ~ 35

20

語言推理

15.32

4.08

4 ~ 28

16

大/小肌肉活動

25.68

5.94

6 ~ 42

24

創造性活動

25.92

6.40

7 ~ 49

28

社會發展

17.16

3.77

6 ~ 42

24

成人照顧

13.64

3.56

4 ~ 28

16

總分

138.52

24.95

37 ~ 259

148

圖一:七個分量表的平均分數在ECERS量表上的相對位置圖

圖二:受試教室在ECERS上七個分量表的側面圖

表二:受試在七個分量表上各項目的平均數和標準差

領 域

項 目

平均數

SD

個人照顧

總分 (1-5題)

21.32

4.27

  1. 接送

4.16

1.70

  2. 正餐/點心

3.80

.87

  3. 午睡/休息

4.20

.87

  4. 如廁/換尿布

4.76

2.04

  5. 服儀整理

4.40

1.29

傢俱陳設

總分 (6-10題)

19.48

4.74

  6. 保育/作息設備

5.52

1.45

  7. 教學設備

3.04

1.14

  8. 舒適性設備

*2.40

1.55

  9. 空間安排

4.52

1.26

  10. 展示陳設傢具

4.00

1.58

語言推理

總分 (11-14題)

15.32

4.08

  11. 瞭解性語言

3.92

1.66

  12. 表達性語言

4.48

1.85

  13. 推理

3.56

1.36

  14. 非正式語言

3.36

1.15

大/小肌肉活動

總分 (15-20題)

25.68

5.94

  15. 小肌肉活動

5.04

1.27

 

16. 監督指導 (小肌肉活動)

3.96

1.49

  17. 大肌肉/體能空間

4.56

1.26

  18. 大肌肉/體能設備

4.00

1.68

  19. 大肌肉/體能活動時間

3.80

1.19

  20. 監督指導(大肌肉活動)

4.32

1.75

創造性活動

總分 (21-27題)

25.92

6.40

  21. 藝術

3.68

2.01

  22. 音樂/律動

4.24

1.01

  23. 積木

4.00

1.73

  24. 沙/水

*2.48

1.29

  25. 戲劇遊戲

*2.64

1.22

  26. 時間安排(創造性活動)

5.00

1.15

  27. 監督指導(創造性活動)

3.88

2.24

社會發展

總分 (28-33題)

17.16

3.77

  28. 獨處空間

*2.36

.86

  29. 自由遊戲

3.12

1.20

  30. 團體時間

3.76

1.71

  31. 多元文化意識

*1.72

.74

  32. 說話聲調

4.12

1.09

  33. 特殊設備

*2.12

1.90

成人照顧

總分 (34-37題)

13.68

3.56

  34. 成人區域

3.36

1.66

  35. 成人專業成長機會

3.04

1.14

  36. 成人會議區域

3.28

1.81

  37. 親職設備

3.96

.79

平均總分 (1-37題)

138.52

24.95

*各項目之最高分數為7,最低分數為1。*為低於3 (最低限度)者。

(一) 個人照顧方面

    ECERS十分重視將生活照顧和學習活動結合,維持愉快的互動氣氛,以及培養幼兒的獨立自主能力。結果發現受試的幼兒教室在個人照顧方面僅為中等品質,可能因為中美教師對於照顧的定義、照顧的方法和關注點不同所致。茲分項討論說明:

表三:受試在「個人照顧」分量表上各項目的平均數和標準差

領 域

項 目

平均數

SD

個人照顧

總分 (1-5題)

21.32

4.27

  1. 接送

4.16

1.70

  2. 正餐/點心

3.80

.87

  3. 午睡/休息

4.20

.87

  4. 如廁/換尿布

4.76

2.04

  5. 服儀整理

4.40

1.29

(N= 25. 最低分數 = 1,最高分數 = 7。1: 不適當; 3: 最低限度; 5: 良好; 7: 優良。 * 為低於 3 者)

1.接送問題: 許多幼兒園安排有人專門接送幼兒,但多僅是安全的看

顧,且會親切的招呼幼兒,但並未利用接送時間和家長分享訊息,因此很多園都無法得到 7分。

     2.餐點一項,所有的教室的餐點供應均很有規律、有計畫,但是其營養性卻常引發懷疑。尤其是點心常偏向甜食和零食類。進餐的氣氛也常有拘束、順服的壓力,少數未能在進餐時讓幼兒建立自我獨立技能。大部份老師並沒有和幼兒坐在一起吃餐點。而在此研究中,將進餐時間視為一個學習的經驗 (非常規訓練而已)之教室並未出現。

     3.午睡一項,要求幼兒的睡床的放置使幼兒保有隱私,然而受訪的所有園的午睡均在通舖空間進行,難以考慮隱私保有的問題。讓幼兒在午睡時保有隱私感有何重要性呢?為何ECERS會將其列為重要的考量呢?讓幼兒在通舖睡有何利與弊?如果改變了在通舖睡午睡的形式,是否有助解決幼稚園常見的「睡、不睡」的困擾呢?

       4.如廁一項,提到沒有熱水供應為設備不足,可能妨礙保育,然而我國多數幼兒園廁所是沒有熱水的,是否因此幼兒在冬天會較不願主動洗手呢?尚有待觀察。廁所使用不易的問題在此研究中很普遍,廁所多半離教室有段距離,要上廁所時幼兒通常需要走出教室、穿鞋、走一段路、到了無人看顧的廁所、上完廁所、走一段路、脫鞋、進入教室。幼兒會不會因為懶得這一番歷程而忍尿、以減少上廁所呢?幼稚園將廁所設計在離平時活動空間較遠是延襲早期居家設計的慣例,因為當時衛生處理技術不良之故。現在現代化衛生設備如此發達,幼稚園廁所的設置規劃似乎要考量到幼兒的需要和便利性。而有許多班級沒有幼兒尺寸的設備,也是令人意外的現象。

        在如廁一項也提及 “成人和孩子之間有愉快的互動”,我們看完所有的教室,並未發現此事實,而且幼兒在廁所時大人通常並未出現。經過討論之後,改為 “成人和孩子之間沒有負向的互動,例如:糾正、催促、責備等”。相同的, “孩子洗手時成人的參與”此項也很少在受試園中出現,經過討論之後,將其詮釋為 “教師有教導正確使用廁所”。

       5.服儀整理一項,各教室均牙刷和杯子,除了少數之外,教師會提醒幼兒刷牙、洗手,但較少主動替幼兒整理服儀,可能因為我國幼兒的自我照顧能力發展較早,也可能教師已經不把服儀整理視為老師的工作了。

(二) 傢俱陳設方面

     ECERS強調數量足夠、維護良好、經常性的使用,以及符合幼兒的發展特性和學習需求。然而受訪教室對於教室空間和環境的布置並沒有以幼兒發展特性考量,在數量和維護上更感不足。

表四:受試在「傢俱陳設」分量表上各項目的平均數和標準差

領 域

項 目

平均數

SD

傢俱陳設

總分 (6-10題)

19.48

4.74

  6. 保育/作息設備

5.52

1.45

  7. 教學設備

3.04

1.14

  8. 舒適性設備

*2.40

1.55

  9. 空間安排

4.52

1.26

  10. 展示陳設傢具

4.00

1.58

(N= 25. 最低分數 = 1,最高分數 = 7。1: 不適當; 3: 最低限度;

5: 良好; 7: 優良。 * 為低於 3 者)

1.保育和作息設備:大多數教室的有足夠數量的設備,但是在維修或維護上較不足。

2.學習設備:基本學習設備多能有足夠的數量,但是額外的部份,例如木工、沙水桌、畫架等,均很少見。有的則是有這些額外學習設備,但是很少規律的 (例如每週一次) 供幼兒使用。為何受試教室大多沒有木工、沙水桌、畫架等設備?是不認為這些是重要的?還是因為其他因素而不便設置?木工、沙水桌、畫架等有何價值存在?為何會特別被拿來作為給分的判準呢?

       3.舒適性設備在受訪的教室是普遍不足的一項,幼兒舒適性的需求幾乎沒有被照顧到。部份教室有地毯或海棉墊,但多是為了空間的區隔,而且大多是欠缺良好的清潔維護。為什麼ECERS強調在教室中特別安排舒適區?我們沒有舒適區之原因又是什麼呢?增加舒適區的設備幼兒的行為會有改變嗎?

      4.興趣中心的數目和教材設備的多寡是影響空間安排一項得分高低的主要原因。整體而言,大部份教室均有興趣中心的樣子,但是很多教室的興趣中心並沒有足以引發自動學習興趣的教材設備。雖然有開架式的架子,但是幼兒使用興趣中心常有時間的限制,有的架上的教材必須取得教師的許可才可以使用,不足以鼓勵幼兒的獨立學習。

        5.展示陳設物品仍以購買的、成人製作的、或一致性的作品為主,而且多為平面的。

(三)、語言推理

    ECERS十分重視教師和幼兒之間語言互動的質與量,藉由師生對談增進幼兒對語言的瞭解和表達能力,同時語言也是被視為認知推理學習的重要媒介。受訪教師在這方面的表現中等,多數教師有特意安排語文學習活動,但是也發現教師比較忽略非正式教學時和幼兒的交談聊天,或是隨時隨地鼓勵幼兒使用語言表達溝通。很多成人語言多是用以控制幼兒行為和作息指導。

表五:受試在「語言推理」分量表上各項目的平均數和標準差

領 域

項 目

平均數

SD

語言推理

總分 (11-14題)

15.32

4.08

  11. 瞭解性語言

3.92

1.66

  12. 表達性語言

4.48

1.85

  13. 推理

3.56

1.36

  14. 非正式語言

3.36

1.15

(N= 25. 最低分數 = 1,最高分數 = 7。1: 不適當; 3: 最低限度;

5: 良好; 7: 優良。 * 為低於 3 者)

(四)、大小肌肉活動

    受訪教室每天至少有一段時間從事大小肌肉活動,並且空間大多足夠,頗能符合ECERS的要求,唯一較不符的是大肌肉活動器材的安全性、維修情形和變化性。受訪教室多以律動時間替代每天的大肌肉活動時間,兩者之間有何差別尚待探討。

表六:受試在「大/小肌肉活動」分量表上各項目的平均數和標準差

領 域

項 目

平均數

SD

大/小肌肉活動

總分 (15-20題)

25.68

5.94

  15. 小肌肉活動

5.04

1.27

 

16. 監督指導 (小肌肉活動)

3.96

1.49

  17. 大肌肉/體能空間

4.56

1.26

  18. 大肌肉/體能設備

4.00

1.68

  19. 大肌肉/體能活動時間

3.80

1.19

  20. 監督指導(大肌肉活動)

4.32

1.75

(N= 25. 最低分數 = 1,最高分數 = 7。1: 不適當; 3: 最低限度; 5: 良 好; 7: 優良。 * 為低於 3 者)

(五)、創造性活動

表七:受試在「創造性活動」分量表上各項目的平均數和標準差

領 域

項 目

平均數

SD

創造性活動

總分 (21-27題)

25.92

6.40

  21. 藝術

3.68

2.01

  22. 音樂/律動

4.24

1.01

  23. 積木

4.00

1.73

  24. 沙/水

*2.48

1.29

  25. 戲劇遊戲

*2.64

1.22

  26. 時間安排(創造性活動)

5.00

1.15

  27. 監督指導(創造性活動)

3.88

2.24

(N= 25. 最低分數 = 1,最高分數 = 7。1: 不適當; 3: 最低限度;5: 良 好; 7: 優良。 * 為低於 3 者)

    由展示的作品和實地觀察中,發現多數幼稚園的藝術創作活動是統一形式、材料和在團體中完成的。部份園所的材料供僅是蠟筆和圖畫紙,雖有水彩但使用頻率很低。自由創作的音樂經驗較少,積木區很少有配件以激發幼兒的創造性建構能力。多數幼稚園未設有專用的沙/水區,國小附幼多以國小沙坑為玩沙的場地,而且並非每週使用,玩沙/水的玩具也不多。戲劇性遊戲多偏向娃娃家的扮演,比較少提供其他材料和設備以激發其他戲劇遊戲主題。

(六)、社會發展

    評量發現幼稚園多未特意提供幼生獨處的空間,有的教室允許幼兒去找空間獨處,但是實際情況是幼兒在這些教室中根本沒有時間和空間獨處。ECERS主張自由遊戲為教育的機會,而觀察發現大部份教師很少特別去注意幼兒的自由遊戲,而多是利用孩子遊戲時去準備教材或做收拾整理工作。很多團體時間都太長,不適合幼生的年齡和能力,教師們常需使用常規管理技巧和獎罰來維持住孩子的秩序。一些幼稚園的活動完全是在團體的形式下完成的,例如幼兒使用相同材料,同時做同一主題的美勞活動。

    即使許多個幼稚園有來自不同族群的幼兒,但是多元文化意識的材料和陳設在這些幼稚園中普遍缺乏,也沒有利用課程來增進幼兒的多元文化意識。師生互動的說話語調大多良好,ECERS強調成人和孩子有溫暖的身體接觸,但此次觀察中較少見到握手、擁抱等,可能因為中國人並不習慣以肢體的接觸來表現感情之故。

    多數教室有接納特殊幼兒的意願,但是並未考慮到如何為特殊幼兒提供設施或改良物理環境的計畫。對多數教室而言,走向融合仍有一段距離。

表八:受試在「社會發展」分量表上各項目的平均數和標準差

領 域

項 目

平均數

SD

社會發展

總分 (28-33題)

17.16

3.77

  28. 獨處空間

*2.36

.86

  29. 自由遊戲

3.12

1.20

  30. 團體時間

3.76

1.71

  31. 多元文化意識

*1.72

.74

  32. 說話聲調 (師生互動)

4.12

1.09

  33. 特殊設備

*2.12

1.90

(N= 25. 最低分數 = 1,最高分數 = 7。 1: 不適當; 3: 最低限度; 5: 良好; 7: 優良。 * 為低於 3 者)

(七)、成人照顧

    ECERS中所謂的「成人照顧」是指在幼兒園中規畫成人專用的區域,包括教師的休息、會議區,和個人空間。高品質的幼教環境提供豐富的專業圖書和課程資料,以及有計畫、多樣化的專業發展活動,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舒適的和可隨時使用的會議空間也是重要的指標。另一個需要照顧的對象是家長,高品質幼兒園有親職佈告欄、家長會議和討論室,隨時和家長保持溝通,交換分享訊息,提供家長關於教養的資訊,並且鼓勵家長參與課程活動,甚至共同參與決策。

    此研究發現多數幼稚園在成人照顧方面比不上對幼兒的個人照顧,許多幼兒園沒有足夠的教師專業參考資料,沒有獨立的教師活動空間 (廁所除外),在職進修活動多是被動性的安排。家長在幼稚園多僅是即短暫的停留,並沒有特闢家長的等待休息區。雖然有設置佈告欄,但交換訊息的功能尚待加強。

表九:受試在「成人照顧」分量表上各項目的平均數和標準差

領 域

項 目

平均數

SD

成人照顧

總分 (34-37題)

13.68

3.56

  34. 成人區域

3.36

1.66

  35. 成人專業成長機會

3.04

1.14

  36. 成人會議區域

3.28

1.81

  37. 親職設備

3.96

.79

(N= 25. 最低分數 = 1,最高分數 = 7。1: 不適當; 3: 最低限度; 5: 良好; 7: 優良。 * 為低於 3 者)

肆、結語

    中美教師對於教育的做法也許有所差異,但是期望提供給下一代最好的教育環境的努力是相同的。為了瞭解ECERS對於環境品質的定義,我再一次仔細檢查ECERS量表的內容,找出反覆出現並貫穿整個ECERS量表的一些原則,歸納出八項:自由選擇、獨立性、自由創作、多樣化、計畫性、正向氣氛、監督管理、和成人角色 (見表十) ,其中尤其強調計畫性和多樣化。換言之,ECERS量表所主張高品質的幼教環境是符合幼兒和成人需要的環境,在其中幼兒可以有多樣化的活動可以自由選擇、自由創作,並且在充滿支持和關懷的氣氛中學習獨立。在其中成人負有中重要的計畫者角色,成人應該妥善維護管理環境的安全性、並且不斷計畫性的增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此外,一個良好的幼教環境同時也是一個良好的成人學習成長的工作環境。

     根據研究者在我國某一偏遠區域實施ECERS量表的結果,發現參與的 25個幼稚園教室的平均教學環境品質為中等程度,在「個人照顧」和「大/小肌肉活動」的表現略高於「語言推理」、「創造性活動」、「社會發展」、和「成人照顧」等方面的表現。尤其在「舒適性設備」、「沙/水」、「戲劇遊戲」、「獨處空間」、「多元文化意識」、和「特殊設備」等六項的分數較低,顯示參與教室共同忽略了上述方面的要求,這是因為文化社會差異而可以去忽略的現象?還是我們應該繼續努力改善的方向?有待國內幼教專業人員共同探討思考,以探尋出提昇我國幼教教學環境品質努力的方向。

表十:ECERS量表的品質要素分析表

領域項目

自由選擇

獨立性

自由創作

多樣化

計畫性

正向氣氛

監督管理

成人角色

個人照顧                
1. 接送        

ˇ

ˇ

ˇ

 
2. 正餐/點心

ˇ

ˇ

   

ˇ

ˇ

   
3. 午睡/休息        

ˇ

ˇ

ˇ

 
4. 如廁/換尿布          

ˇ

ˇ

 
5. 服儀整理  

ˇ

   

ˇ

 

ˇ

 
傢俱陳設                
6. 保育/作息設備              

ˇ

7. 教學設備  

ˇ

 

ˇ

     

ˇ

8. 舒適性設備      

ˇ

       
9. 空間安排  

ˇ

 

ˇ

ˇ

 

ˇ

 
10. 展示陳設傢具  

ˇ

ˇ

ˇ

       
語言推理                
11. 瞭解性語言

ˇ

   

ˇ

ˇ

   

ˇ

12. 表達性語言    

ˇ

ˇ

ˇ

   

ˇ

13. 推理

ˇ

   

ˇ

     

ˇ

14. 非正式語言              

ˇ

大/小肌肉活動                
15. 小肌肉活動

ˇ

   

ˇ

ˇ

   

ˇ

16. 監督指導 (小肌肉活動)

       

ˇ

 

ˇ

ˇ

17. 大肌肉/體能空間      

ˇ

ˇ

     
18. 大肌肉/體能設備

ˇ

   

ˇ

       
19. 大肌肉/體能活動時間      

ˇ

ˇ

     
20. 監督指導(大肌肉活動)            

ˇ

ˇ

創造性活動                
21. 藝術

ˇ

 

ˇ

ˇ

       
22. 音樂/律動      

ˇ

ˇ

     
23. 積木  

ˇ

 

ˇ

ˇ

     
24. 沙/水        

ˇ

     
25. 戲劇遊戲      

ˇ

     

ˇ

26. 時間安排(創造性活動)

ˇ

   

ˇ

ˇ

     
27. 監督指導(創造性活動)  

ˇ

       

ˇ

ˇ

社會發展                
28. 獨處空間  

ˇ

   

ˇ

     
29. 自由遊戲    

ˇ

ˇ

ˇ

 

ˇ

ˇ

30. 團體時間

ˇ

   

ˇ

ˇ

     
31. 多元文化意識      

ˇ

ˇ

     
32. 說話聲調 (師生互動)        

ˇ

 

ˇ

ˇ

33. 特殊設備        

ˇ

   

ˇ

成人照顧                
34. 成人區域  

ˇ

           
35. 成人專業成長機會      

ˇ

ˇ

     
36. 成人會議區域  

ˇ

       

ˇ

 
37. 親職設備        

ˇ

   

ˇ

合計

8

10

4

20

23

4

11

15

本文發表於民國87年國立台東師院兒童發展中心主辦之幼稚園評量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