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訪日期:九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星期五)
 
參訪學校:台東縣立東海國小
 
 
作者: 曾世杰
 
        二月二十日,星期五,在環安衛中心許博士的安排下,我們去參觀了東海國小的綠色建築,感謝李基興校長的導覽,讓我們有許多的學習。

        東海全校師生合計約900人,全校的電費一個月平均僅約三萬元;東師以3000人計,平均每月電費約六十萬元。大略一算,東海每月每人平均電費是33.3元,東師則是約200元。也就是說,東師師生在能源的使用上,比東海「高貴」了六倍。

        另外,東海的每人每天平均用水16公升,只有一般國小的一半。

        還有,東海全校力行資源回收,每天不能回收、需交付垃圾車的垃圾只有5公斤左右。我的觀察如果沒有太離譜,東師一個班級的垃圾量就超過東海一個學校。

        比較起來,東師在環境上的努力實在有改善的空間。在東師「棲息」的住民,包括同仁及同學都是法定成年人,至少也在十七歲以上,我們的自我控制、理性的能力當然要強過小朋友。東海做得到的,我想我們一定也做得到。我們需要形成共識,把綠色的校園議題,看成是重要的事。

        和東海比較起來,東師消耗能源這麼厲害,有許多可能,例如,我們有住校生、夜間還有課程活動進行等等、、,但參觀東海之後,個人以為,東海在建築上用心,對亞熱帶的氣候做了許多降溫的設計,確能省下許多能源:

1. 建築設計充份利用了太平溪的西南氣流
2. 每一棟建築物均考慮空氣的對流,到處都有一道清風
3. 斜屋頂及平頂的縷空透明光罩使熱氣易於排散
4. 屋外植樹遮陽,校園有良好植被
5. 減少大規模的水泥舖地。

        東海國小全校只有電腦教室用到冷氣。反觀東師,每一間教室、辦公室、研究室、圖書館、活動場所都裝有冷氣。我的觀察是,不完全是同仁同學們嬌生慣養,而是日頭一出,房間裡就悶熱有如烤箱,這是建築設計所致。當然,開冷氣成了習慣,到後來,天氣不熱時,同仁同學冷氣照開,這就造成不必要的開銷了。
未來東大的建築物,一定要考慮上述的因素。

        想想,我們每個月用電60萬元,夏天每月80萬,若能節省三分之一,則一年可省下240萬元,相當於80台電腦,或12000本中文書。

 
作者:環教中心  許振宏

 
        辦理『台東大學綠色數位競爭力提昇計畫』之參訪事項,上星期五(91.12.20)邀集曾館長、徐主任、 總務處張秘書等相關老師人員共8人至本校鄰近之縣立東海國小參訪『綠建築』有關事項,承蒙李基興校長簡報與全程解說。 曾館長已談到多點值得省思的問題,容我再做一些補充與看法。


(一)東海國小校園建築多採斜屋頂式與挑高式,高程較高側設有高窗。熱空氣從高窗流出,涼空氣從室外樹蔭經地面氣窗進來,熱空氣從上流出,冷空氣從下誘引進來,自然循環,具有『森呼吸』功能,室內常保涼爽。

(二)全校冷氣機僅三台,1台在電腦中心24小時開用,2台在電腦教室較少開用。校長、老師辦公室及教室均無冷氣機。

(三)建物面向考慮日照及採光問題,儘量避免直接西照,並儘量利用自然光源。部份圓形建物中央圓頂亦設採光及通氣設施。

(四)極少小朋友帶早餐至學校,如帶至學校用餐,廢棄物必須帶回家。中午學校營養午餐之廚餘由養豬戶回收。

(五)全校透水鋪面(建物基地及混凝土地面除外之土壤能呼吸地面)面積達80%。

(六)進一、二、三年級教室必須脫鞋子,地板是利用廢棄之課桌椅板塊拼製而成的木板。建校之初,利用工程管理費自屏東某校將要廢棄之課桌椅回收運回台東再利用裁製而成。

(七)設有雨水收集貯留系統。將屋頂雨水收集作為廁所馬桶用水或澆灌花木用水。
        我們深刻感受到東海國小於民國83年建校之初,即已將包括綠化指標、基地保水指標、日常節能指標、CO2減量指標、廢棄物減量指標、水資源指標、污水垃圾改善指標等『綠建築』之七大指標之理念融入,至今仍持續推行著。


        我曾在泰國曼谷亞洲理工學院進修兩年。學校建築(尤其是宿舍)至今印象深刻。學校多棟之五層樓學生宿舍,每層樓每個房間均有前後走廊,(隔間之後走廊是不相通的)。每個房間前與後均有窗戶,採光及通風效果極佳。且由於每棟樓之前與後方均種植高樹,雖然地處熱帶的泰國,但是房間內每每清風徐來,倍感清涼,全年幾乎不覺得悶熱。而房間之前與後窗戶之玻璃是葉片式的(類似台灣之風颱板),轉至水平位置時,整個窗面均具採光或通風效果,不像我們傳統式之窗戶打開時僅利用到一半面積。這五層樓宿舍當然沒有電梯,也沒有冷氣設施,但是樓梯設在室外,可欣賞景觀,爬樓梯也不覺枯燥無味。
        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雖地處熱帶,但他們之許多建築卻具熱帶地區特色,能善用構思與外型構造,不僅增加美觀,更增進涼爽與節能效果。反觀位處亞熱帶地區之台灣,則多為直桶、平頂之耗能式建物與住宅。
台東大學的學生宿舍將採BOT之方式興建,承攬廠商為了降低成本,目前國內許多校舍之通病,包括直桶式建築、屋頂兩側無延伸之類似遮陽設施、直接西照、房間僅一面窗戶(門關著時無法通風)、房間悶熱、採光不佳、白天需開燈、頂樓平頂、頂樓悶熱等問題能否有效改善,是需要關注的。因此,包括節約能源之『永續發展』理念絕對有必要納入現代建築中。台東大學建物之設計於評選建築師時,希望能將這些理念納入評選項目中。

        節約能源是校園環境管理之重要事項,本校目前年用電費超過600萬元,校內僅設總錶,各單位、系所、學生宿舍之用電量均不易控制,容易造成浪費之情形。各單位之用電費自己付,應是目前為止較佳之節約用電方式。(當然也有技術性問題)。

        未來台東大學知本校區之用電除了設有總錶(電力公司供電及抄錄用)外,各棟建築應以系所、處室、或樓層為單位設立電錶(與電力公司無關,內部控管用),以利學校及單位本身控管檢討。會計室可將電費分配納入各單位業務費內,各單位之月用電費於業務費中扣除。台東大學學生宿舍不論是本校興建或以BOT方式興建,每房間均裝設電錶,電費自付。使用者付費,提供節約資源之誘因。

        購置裝設電錶每個約需2,000元,普設電錶看似較大投資,但是長期(5、10、20年)而言,其經濟效益一定是初設成本之好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