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方法

 本計畫之研讀方式,打破《史記》原本本紀、表、書、世家、列傳的編排體例,而選擇以人物傳記為主的本紀、世家和列傳中的相關篇章,按研讀主題分為四大單元,茲分述如下:

第一單元:傳記文學與《史記》概說。從第二週到第三週。講述傳記文學發展的梗概,傳記的種類和寫作方法,使學生學習一篇吸引人的傳記作品,應該具備哪些內容條件?其次,《史記》概說,使學生對《史記》之成書、體例、論贊等有所理解。

 

第二單元:《史記》作者司馬遷的生命歷程。從第四週到第六週。研讀篇章包括〈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漢書‧司馬遷傳‧贊曰》。一方面從了解史遷的生命遭遇,以便能更深入理解其歷史評價的思想根源,一方面通過自序對《史記》諸篇內容獲得梗概的認知,以熟悉研讀《史記》的方法。再通過班固對史遷的評贊,思考兩位史家不同的時代背景和個人遭際,不同的學養眼光和生命視野,看待史事所呈現的差異評價。

 

第三單元:秦漢之際的歷史風雲。從第七週到第十二週。本單元選取環繞秦亡漢興之際,楚漢相爭歷程的重要人物傳記,包括〈項羽本紀〉、〈高祖本紀〉、〈呂太后本紀〉、〈留侯世家〉、〈淮陰侯列傳〉等。從《史記》、《漢書》對項羽、劉邦這兩種英雄典型敘事觀點的不同,看史遷和班固對二人評價的差異,釐清楚漢相爭的成敗關鍵為何?從〈呂太后本紀〉,理解呂后虐殺趙王母子,爾後在「王諸呂、誅諸呂」的政治勢態的驚濤駭浪中,堅毅的女人心。從〈留侯世家〉中,看張良既為高祖身邊第一謀臣,如何能功成保身呢?從〈淮陰侯列傳〉中,看韓信到底有無「謀反」之意?此二人一為謀臣,一為將帥,同為漢家天下的第一等功臣,然而人生的結局卻截然對反,此中關鍵在於漢帝國建立之後,二人對時勢和個人處境的自覺之異,值得熟讀而深思。然後,反省風雲際會中時勢、英雄與人性的合奏,形成什麼樣的歷史圖景。

 

第四單元:史遷特殊的人物抉擇與評贊。從第十三週到第十七週。本單元選取〈伯夷列傳〉、〈李將軍列傳〉兩篇單傳,〈游俠列傳〉、〈刺客列傳〉兩篇類傳。從〈伯夷列傳〉中,讓學生討論史遷的三大疑問:一,孔子讚揚古代讓國高義之士,如吳太伯、伯夷,為何獨漏許由、務光等人?二,從〈采薇歌〉看來,伯夷果如孔子所言「怨是用希」乎?三,天道果然無親,而常與善人乎?〈李將軍列傳〉中,李廣一門的悲劇遭遇,是天意,還是人為造成?以上二文,可見出史遷對於人生遭遇之操控於天道命運或人為因素的強烈質疑。〈游俠列傳〉中,司馬遷讚游俠「救人於厄,振人不贍」,班固卻批游俠「以匹夫之細,竊生殺之權」,評史遷「序游俠則退處士而進姦雄」,二位史家對於游俠之褒貶讚抑與史家所持之立場值得吾人玩味。〈刺客列傳〉中,五位壯士為知己者死,值得嗎?這五種生命典型各有何特色?他們的行為有何可欽與可議之處呢?透過以上不同主題的閱讀,讓學生體會史遷超越時代的批判眼光,不拘一家學說的思想背景,以及個人遭遇和生命體會所鬱積的深厚情感和悲憤,讓學生從從理解中自然產生一種更寬厚而哀矜勿喜的生命態度。

 

  此外,每一週針對主題文本,設定若干討論子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並將討論結果互相分享交流。並且,包括三次專題演講,由王國昭教授演講,關於《史記》研究史料的檢索和考證;其次,由賴亮郡教授演講司馬遷選擇和評判人物的標準;以及由許秀霞教授講授趙氏孤兒從左傳、史記和戲曲的改編和演進,讓學生了解從《左傳》、《史記》和小說戲曲,人物敘事技巧的發展。